一颗火热的心
——记北大荒人在五指山(胡斌)
五指山的热带雨林总在晨光里蒸腾着雾气,像一片被阳光吻醒的绿海。就在这片浸润着诗意的土地上,栖息着一群来自北大荒的老人。他们循着温暖而来,退休后的岁月在热带的风中舒展,却始终揣着那片黑土地赋予的滚烫初心。
这群"候鸟"里,有曾在北大荒集团机关运筹帷幄的干部,有把青春种进田垄的农林专家,有手持法槌守护公正的政法工作者,也有黑板前耕耘半生的教师、白衣下救死扶伤的医者。更有那些党龄比儿女年龄还长的老农垦,勋章在胸前褪色,信念却如陈年佳酿愈发醇厚。他们像无数条奔涌的溪流,带着一生淬炼的专业与执着,终将在五指山汇成壮阔的海。
北大荒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——那片让中国饭碗盛满稻香的黑土地,那片用犁铧翻开黎明的大粮仓。告别冰天雪地的故乡时,他们把"艰苦奋斗、勇于开拓、顾全大局、无私奉献"的精神,悄悄折进了行囊。在五指山的暖阳里,这些本该含饴弄孙的老人,目光依旧如当年丈量土地时那般敏锐,思维仍像春播时节的种子般蓬勃。他们是行走的火炬,在第二故乡的街巷间,把党性的光辉洒成星群。
原北大荒农垦总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扈海滨,如今是五指山市鸿雁"候鸟"人才工作站党支部的掌舵人。他在视频党课里扬起的声音,穿过千山万水仍带着北大荒的铿锵,被大伙亲昵地称作"铁人书记"。党员活动室的灯光常亮到深夜,那是他们重温入党誓词的地方,也是异乡里最温暖的港湾——正如有着54年党龄的鸿雁"候鸟"党总支副书记左兴武在文章里写的:"我们的党支部,就是我们的家。"
在五指山,他们有了个更动人的名字:鸿雁。这两个字带着体温,成了闪亮的符号——既是群雁齐飞的团结,也是万里迁徙的执着。2017年深秋,左兴武、师平与来自北京的闫文英等人一起,在社区的小广场上拉起了"鸿雁志愿者"的横幅。如今近八年过去,这群白发人走访过琼崖老战士的茅舍,为百岁老人梳过银髯,把《鸿雁汇智》的助学款按月送到贫困学子手中。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机关干部马松美给孩子的每月300元,像热带雨林的山泉,细水长流从未间断。
政法夫妻卢庆久与史群芝成了社区里的"法治双星":他用在北大荒练就的调解功夫化解邻里纠纷,她把法律条文编成方言快板,让普法宣传像山兰酒一样沁人心脾。高级教师马常英挥起指挥棒,鸿雁合唱团便飞出《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》的旋律,那歌声里既有北大荒的辽阔,又有海南的清澈,最终在全市合唱比赛中摘得桂冠。师平带着两岁孙女仍在太极场上传授技艺,香港来的学员说,她的招式里有北大荒人的韧劲。
五指山以热带雨林的包容拥抱了他们。2018年成立的鸿雁"候鸟"人才工作站,成了施展才华的舞台:林业专家满东斌为雨林保护绘制蓝图,建筑设计师师新民勾勒着新农村的轮廓,畜牧师胡斌把北大荒的养殖经验撒进橡胶林旁的猪圈。左兴武、闫文英等5人获评"五指山好人",师平、杨春茹成为海南引进的E类人才,这些荣誉像热带的花果,沉甸甸地挂在奉献的枝头。
如今,鸿雁的队伍还在壮大。4名党员把组织关系迁到了五指山,16颗流动的党心在这里过着热腾腾的组织生活,2名高级工程师带着技术扎根沃土。当北大荒的大豆在秋风里摇响金铃时,五指山的橡胶林里,正传来他们与乡亲们讨论种植技术的笑声。两种土地的基因在这里交融,长出了独特的风景。
2025年的夏天,鸿雁"候鸟"人才工作站又捧回了"全国文明单位"的奖牌。阳光下,这群平均年龄过六旬的老人站成方阵,背影里依稀能看见当年在北大荒开荒的模样。他们用银发里的智慧,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添砖加瓦;用掌心的温度,让"荣誉感、参与感、归属感、幸福感"在异乡生根发芽。
这便是北大荒人在五指山的故事——一群把晚年过成朝阳的人,用不老的热忱证明:有些精神从不会因岁月褪色,有些奉献总能跨越山海,就像他们胸腔里那颗永远火热的心,始终在为热爱的土地跳动。2025.07.19.